立秋过后,早晨的风带着凉意,好多人夏天的时候习惯晚睡早起,这会儿到了清晨五六点自然就醒了,可就是觉着困,其实这是身体在响应“天人相应”,今天,木子就来讲讲立秋后咋调整作息,好给秋冬打个基础。
一、为何要“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万物成熟饱满,人体阳气始渐收敛,阴气亦渐萌生,秋时风大,大地阳气渐收,吾等日常作息当随之调适。
秋天与人体肺脏关联紧密,夏天将阳气消耗较多,至秋天宜早睡,此于滋养阴气有益,且可令阳气收敛,另外早起对肺气舒展颇佳,能避免阳气郁结与阻滞,恰似秋天收割庄稼,身体亦需将阳气收拢好,为冬天做准备。
二、几点算“早”?建议时间段
在农村的老辈人一般太阳出来就干活,而如今生活并非一定要卯时(5至7点)鸡叫便起身,立秋之后,依实际情况而言,建议5点半至7点起床,于太阳刚出来之时起身,此时自然阳气开始上升,可使人立刻清醒且精神。。
展开剩余72%并非越早越好,凌晨四点多起来,容易去打扰还没稳定的阳气,特别是身体弱的人,或许会觉着乏力、心悸秋天白天慢慢变短,比夏天晚半小时起床,刚好就符合自然规律。
三、因人而异:体质年龄有不同
年轻人阳气旺,可5点半起,做点拉伸助清醒
40岁以上建议6点左右起,给身体适应时间
老人要是气血亏虚,早上6点30分到7点起身比较合适,能预防早上起床时血压波动,
阳虚怕冷:稍晚起如6点半后,待阳气升发。
阴液亏虚容易上火,适合早上六点左右,借着清晨凉爽的空气来调养,
女性经期:可比平时晚半小时起,减少气血消耗。
四、起床后的关键三件事
比时间点更重要的是习惯
醒来后先缓半分钟再坐起来,坐半分钟后再下床,下床半分钟后再活动,秋天气血收敛,猛的起来容易头晕、心悸高血压的人尤其要注意。
喝温水:小口慢饮温开水,滋阴降燥,唤醒脾胃
缓缓呼吸,感受轻柔微风;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勿对着风口直吹;起身活动几分钟,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缩回,如此利于肺部气息通畅,可舒缓秋天带来的干燥不适。
五、避免这些起床误区
周末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实际上打乱正常的作息规律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要比单纯睡眠不足更厉害,建议每天的起床时间相差别超过半个小时,这样能让生物钟保持稳定。
早上醒来就刷手机?电子屏幕的光激发大脑,影响白天的精神。
清晨空腹进行剧烈运动?秋天的早晨,阳气刚升起来,这时候做剧烈运动会把刚升发的阳气给耗掉,建议早上可以走走路,或者练练柔和的运动,等太阳出来了,雾气散了,再进行稍微强度高一点的锻炼,会更加合适一些。
「六、调整方法:早起也能变自然
习惯晚睡晚起的朋友,调整慢慢来,每天就早10分钟起来,稳当一点,一周下来身体就习惯多了。
睡前一小时得做准备
手机、电脑这类玩意,尽量离得远点,别老盯着瞅,用温热水泡泡脚,差不多十五分钟,这个时候揉揉脚底的涌泉穴,这对把往上冒的燥气引到下面挺有帮助,晚饭的时候喝上一碗百合莲子粥或者银耳羹,能清清心火,晚上睡觉也就更踏实了,房间里放一台加湿器,让空气保持湿润,再挂一个陈皮香袋,既可以理顺气息,也有助于安稳心神。
立秋调作息,正是《内经》讲的“法于阴阳”。不用卡死时间点,关键是身体得跟着节气的变化走顺了。明早就试试提前半小时起,趁着晨光轻风,让身体好好接接地气儿,迎接秋天。这样一路坚持,精神头准能足起来。
发布于:湖北省在线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