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距离
文/玉吊钟
这些年,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远了,散了,很多时候不明原因,一拍两散。有时候,会为一件小事吵架,俩人多年的交情就断了,失去了联系------回忆这些年来的聚散离合,我们会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两个人若是保持一定距离,隔三差五交流,还可以维持着客气,不乏温情伴随。若是有意套近乎,增进亲密关系,见面的次数多了,谈心谈话频率高了,相互间却发生一些不愉快,产生隔阂,关系若即若离。
造成如此困惑,在于两个人之间的交往是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进行的,是两个时空的交集,有时这个交集很久,缠绵很长时间,有时很短,短的可能只是刹那间的接触,擦肩而过。
展开剩余84%决定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距离的长短,取决于两人性格、爱好、特质、……经济条件众多因素,也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意外,决定了两人是否能够得以相识相交。
人与人之间两个时空交集的距离,亦是决定了彼此沟通交往的质量:欢乐的、幸福的、亲密的,或是冷漠、忧虑、悲伤、痛苦……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此在交往中,会产生一个“舒适距离”,两人间沟通距离太近或太远,太亲密或太冷漠,太频繁或太疏远,达不到良好交往效果,让人感觉了“不舒服”。
不仅是素面平生的人初次交往有个“舒适距离",在亲朋好友,仍至于夫妻之间,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亦是应该保持适当距离。 有时,熟人之间路上擦肩而过,没有打招呼,会让看见的一方思忖一番:他是没看见呢,还是有过什么误会?
夫妻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尊重彼此的隐私、生活空间,……如此有利于增进夫妻关系。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孩在婴幼儿时对母亲依恋,寸步不离,随着慢慢长大,开始想要摆脱对父母,学会独立行走,寻求生理上的独立。到了青春期时开始自闭,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私密,想怕。‘/决定自己的事情,寻求心理上的独立,……随着长大,与父母的关系距离也慢慢疏远。有人说:终其一生,亲子之间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别离。
为人父母若是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以及相互间“舒适距离”的变化,主动去适应、保持这种距离,亲子关系会保持着亲密融洽。否则强行走进孩子的世界,控制孩子的大小事情,孩子会愈加叛逆,相互间失去了交往的和谐与默契。
社会心理学把生活中的交往距离,分为社交距离、亲密距离、……工作距离,社交距离在0.46-1.22米以内,亲密距离为0~44厘米。根据彼此之间关系的性质、疏近,在这些距离之内较为合适。
有时出门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当坐下位置发现身边已经有人时,我会自觉不自觉地移开一些距离,以免给人给己感觉了不舒服,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与之相反,在公共场合,一个人如果特意贴近陌生人,超过一定距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当一对恋人处于热恋中时,彼此之间的舒适距离属于亲密距离,天天在一起亲亲我我,说再多甜言蜜语都不奇怪,反而如果见面很少,在一起话语不多,那就不属于恋人间的舒适距离了。
泰戈尔诗云: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单指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更多时候也是多种距离的交织混合。如一个孩子第一次去远方上学,亲子间产生分离焦虑的程度,同时取决于学校的远近、在什么地方、彼此关系的融洽程度、……什么时候回来因素。我们生活在多维的时空环境里,此消彼长,即使平时相互关系融洽,也奈何不了光阴逝去,岁月蹉跎,终究避免不了生理死别。有相见恨晚,就会有劳燕纷飞。
两个人能不能走得更近些,在一起的时候更亲密些,皆因为两人的性格、爱好、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的众多因素,决定了两人之间在一起的时空距离。生活中有人谓之“磁场”不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当然,因为一些偶然的事件,发生的误会,一直得不到解释,或是双方都不愿意低头,让彼此错过了相识、增进感情的机会,如飞机、火车晚点,因为一场雨、一场雪取消了约会,后来再无联系,咫尺天涯。
有些人作为朋友交往,在生活中以适当频率、空间距离联系,能相敬如宾,互相适应、退让,维持着友谊。但要是走得近了,在一起时间久了,成了亲密朋友,也许会产生许多矛盾,皆因为“舒适距离”使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所以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能勉强,在认知、思维方式、经济水平、性格人格、……情绪处理方式方面,早已经决定了彼此间的舒适距离。有的人性格如刺猬一般,跟谁在一起都容易吵架,喜欢挑毛病,交朋友不能长久,是他个人性格、人格特点、------身心健康水平众多因素决定的。
俩人间若是哪天其中一方突然变陌生了,距离疏远了,或许是他感觉了与你走得过近,感觉了不“舒服”,想离远点,保持一个舒适距离。因此,俩人间的“舒适距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时空概念,随着彼此的认知、思维、性格、经济条件------发生变化而变化。有的朋友失去联系,断绝了关系,突然有一天出现在你的身边,说不定还会诚恳地为过去的不辞而别而道歉呢。
如此的话,若是想良好地融入生活中的环境,让更多的人与你在一起时感觉舒服,距离更近,也要在认知、思维方式、经济水平、性格人格、……情绪处理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修炼自己。有人说,看一个人修养如何,在于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让人感觉舒服。有的朋友一开始双方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后来其中一方提拔了,发财了,经济条件发生大的改变,......俩人再一次在一起时,会忽然发现没有以前那样无话不谈,感觉舒服了,是彼此间的“舒适距离”变化了。
2025年5月26日午于杭州
发布于:浙江省在线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