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个挺让人糟心的事儿——有人花大价钱租了套高端房,结果不仅没享受到舒服日子,反倒因为房子里的甲醛把自己折腾得够呛,想退租要回押金还特别费劲,这事儿在网上吵得挺凶。
近日,@马钧澈MR先生反映,今年年初租了杭州萧山区的一套房子,一个月房租就六万多,押金也是六万多,听着就挺高端的。租之前中介说这房子靠谱,20年就完成了装修,之前住过不少人,没甲醛问题,安全得很。他住进去后,还特意24小时开着两台除甲醛的净化器,结果到了5月天气一热,身体就出毛病了——疯狂咳嗽、嗓子疼,还犯了结膜炎和过敏。后来听医生朋友提醒,才琢磨着可能是甲醛闹的。
7月初他找了专业机构检测,专门挑了没有自己家家具的区域,结果出来吓一跳:卧室的甲醛浓度达到0.185mg/m³,客厅的甲醛浓度达到0.164mg/m³,甲醛浓度比国家标准高了快三倍。为了看病调理,前前后后花了四万多。这时候他肯定想退租啊,找房东要押金,可房东没答应。他打杭州12345反映,结果客服没受理,现在只能发律师函,要求退租、还押金,再赔偿检测费、医疗费这些损失。
展开剩余76%这事儿里的合同关系稍微有点绕。原本房子是一家企业租的,租期到明年1月,后来马先生名下的公司通过变更协议接了过来,从8月开始算,他作为公司艺人住在里面。现在出了问题,解约就牵扯到这些合同细节了。
房东那边说法也不一样。房东姓程,他说这房子2021年初就交房了,快五年了,房子是开发商统一精装修的,据说一套装修花了400万,自己配的家具也花了80万,材料都是环保的,家具还有环保证明,经得起查。他觉得,可能是马先生自己搬进不少家具,那些家具才是甲醛来源。
程先生还说,之前就跟马先生讲过,有异议可以走法律程序,到时候从法院指定的机构里挑一家再检测,前提是得把租客的家具设备都清出去。但让他气不过的是,马先生把他的照片、身份信息,甚至连他未成年孩子的照片都发到网上了,派出所找过对方也没用,还发了些不实信息,这事儿他肯定要起诉维权,说对方侵权。
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维权过程。马先生说找过街道社区调解,十多天也没进展。打12345热线,得到的回复是“个人直租不受监管”,房管局、住建委都管不了,只能去法院起诉。后来有人专门打了萧山的12345,确实得到了一样的说法。
房东那边还回了律师函,意思是马先生这边算违约解约,押金得当违约金扣着,而且没提前一个月说解约,房子空着的损失也得赔,保留起诉要赔偿的权利。但马先生觉得,明明是房子甲醛超标才不得不解约,这回应根本不合理。
现在网上议论这事儿的人特别多,评论区里吵翻了。有人说:“月租六万的房子还搞出甲醛超标,这也太坑了,花这么多钱住得不安生,换谁都得急。”也有人帮房东说话:“房子都交房五年了,之前租客没事,说不定真是后来搬进去的家具出问题,得查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
更多人在吐槽维权难:“个人直租不受监管这规定也太不合理了吧?不管是通过中介还是直接找房东,租房出了问题都该有地方管啊,总不能啥都推给法院,普通人哪有那么多精力耗在官司上。”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之前租房子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检测出甲醛超标,房东不认,投诉无门,最后只能自己认栽,押金都没要回来,太能理解这种无力感了。”
也有人觉得双方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房东不积极处理问题确实不对,但把人家家人尤其是未成年孩子的照片发网上,这也越界了,维权得用对方法,不能违法。”
看这事儿,其实最核心的还是房子到底为啥甲醛超标,责任在谁。不管是房东的房子本身有问题,还是租客带来的家具出了岔子,总得有个权威的检测结果说清楚。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只能等走法律程序后,由法院指定机构重新检测,才能有个公正的说法。
但透过这事儿,也能看出租房市场里的一些问题。比如“个人直租不受监管”这条,确实让不少租客没了保障,出了问题只能自己扛,这显然不太合理。租房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居住安全都该是底线,相关部门是不是该想想办法,让租客维权能更顺畅些?
另外,不管是房东还是租客,遇到问题都该冷静解决。房东别一味回避,租客维权也得守住法律底线,别用曝光家人信息这种方式,不然本来占理的事,可能也会变得被动。希望这事儿最后能有个合理的结果,也给其他租房的人提个醒:租房子前最好自己做个甲醛检测,别光听中介或房东说,真出了问题,证据在手才能更硬气。
发布于:河南省在线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