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强降水天气,极易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在7月30日18时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在监测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提前发现山洪的“苗头”,有效预防和应对山洪灾害?
被称为“暴烈水灾”的山洪,是指山丘地区小流域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通常由短时间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引发,山洪的主要特点是以“水”为主,水流中的泥沙、碎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小,且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空间尺度小、破坏力强等显著特征,破坏方式集中表现为冲毁和淹没。
山洪灾害在监测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国家气象中心构建了山洪潜在风险指数(FFPI)。这一指数就像给山区地表贴上了“风险标签”,能精准反映山洪易发区域地表的潜在危险分布情况。提前圈定高风险区域,让预警工作更具针对性。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狄靖月:目前我们聚焦于FFPI的山洪短临预警技术的研究,已经实现了0到12小时内的逐小时山洪灾害预警滚动更新,0到3小时内的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1小时时效的预警产品。目前这套产品通过平台正式向省级下发,进行了试应用,为省级提供指导。经过2024年至2025年的试应用,我们发现它相较于传统的山洪灾害预警模型,在预警的命中率上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
而卫星遥感数据,是山洪潜在风险指数计算的“数据基石”,它让各项指标的获取既精准又高效。通过风云气象卫星与高分卫星数据,可获取砂粒、粉粒、黏粒的成分比例等土壤信息,以及植被覆盖数据、溪沟水量涨幅等关键信息。这些由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数据,能显著提升山区无资料区域山洪风险预警的精度并扩大其覆盖范围,可在省域尺度上开展山洪潜势识别工作。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在线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